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生活乐园

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秋天里的地瓜干  

2016-08-19 14:27:07|  分类: 文学天地*散文部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◎刘剑侠



  秋天,沉甸甸的,她总是给人们带来收获和欢乐。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秋天里,农家人心中的那份沉甸甸总是与微颤颤相伴,因为那是生产队出地瓜的季节,最怕下雨阴天,那样会使晒着的地瓜干烂掉,即使不烂掉也会发黑发苦很难吃。

  那时我正在潍县白浪河畔姥姥家的那个村子里上小学,每年秋收的时候,学校都要放假参加叫作“三秋大会战”的战斗。那时我和大人们一样,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地参加秋收秋种。每逢生产队出地瓜的时候,队长就会把割地瓜蔓儿的活儿分配给我们这些小学生们,而大人们则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,一边唠着东家长西家短的趣事儿,一边用铁锨挖出一墩又一墩粉嘟嘟的大地瓜,我们被大人们追得汗水直流,好紧张啊。

  那时生产队也种玉米、谷子、高粱等,可产量太低,除交公粮外,每家分配十斤八斤的,不顶吃。因地瓜产量高,便成了农家人的主粮。那年月吃饭是个大问题,我的姨夫栾昕之和本家舅舅栾尊寿是当时村里的文化名人,他俩经核实后算了一笔账:说当时上级按每五斤鲜地瓜晒一斤地瓜干折算产量,而实际我们那里每四斤半鲜地瓜就可晒出一斤的地瓜干,社员们就可多得些,至少少挨饿。所以,地瓜成了社员们的宠儿,不论队里的集体田还是社员们的自留地,大都种地瓜。

  最累最辛苦的活儿就是晒地瓜干了,将鲜地瓜蛋切成鲜地瓜干,然后再晒干收仓可真是一件又累又麻烦的活儿。社员们白天劳累了一天,在太阳落山的时候,还要从坡里领回生产队分得鲜地瓜,有的用独轮车急急往家推,也有的人背肩扛着往村驮,白浪河畔的田地里马灯摇曳、手电闪闪,瑟瑟秋风在人欢马叫声中悠悠回荡!

  吃罢晚饭,讲究点卫生的人家,用清水将鲜地瓜洗净,然后再切好,或晒草席或挂铁丝上,使晒出的地瓜干又白又净。而有的社员在坡里就地随切随晒,粮土相拥。此时,满山遍野人声鼎沸,灯火闪动,“嚓嚓”地切地瓜声此起彼伏。当时队里还有几台手摇式切地瓜干机,可据我姥爷等人实用后,发现这种机器切出来的鲜地瓜干都成马蹄形,很影响产量的,后来就很少有人再用了,而都使用一种自制的擦床式切瓜干机。这种切地瓜干机切出的鲜地瓜干,厚薄均匀,能增加不少产量。那时的人们干活累生活水平又低,都累得瘦瘦的,满脸透着坚强!

  晒地瓜干最怕遇到阴雨天,因为每批鲜地瓜干至少要晒四五天的太阳才能晒干。所以,每逢出工前或下工后,姥姥就让我趁着好天气快点帮她晒瓜干,见我干活漫不经心,她就专门给我讲那些又吓人又爱听的妖怪狐狸的故事。姥姥在地上总是拖着一面蒲团,她在蒲团上挪动着瘦小衰老的身躯艰难地劳作着,可我总是玩心太重,干着干着就会找机会溜走。现在忆起,深感遗憾!

  如今,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大白馒头,地瓜干倒成了稀罕物。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,地瓜干的功劳可以说是功不可没,它给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几多难忘和苦涩的记忆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