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生活乐园

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一生都要成长  

2016-07-15 10:30:39|  分类: 人生探索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 一个人的身体,从少年、青年到壮年、老年,像一条抛物线,前半生茁壮成长,后半生渐趋衰弱,这是自然规律。显然,一生都要成长,不是针对人的身体而言,而是针对人的精神。

  精神的成长,归根结底,是道德与智慧的提升。道德与智慧,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高度、生命的品质、生命的价值、生命的意义。

  道德与智慧互生。西哲有言:“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,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。”“美德即智慧。”周国平说:“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,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,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。说到底,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。”因此,当我们自身道德不彰时,且慢自诩高明;当我们感到智慧不足时,不妨检讨自己的德行。

  提升道德,既要做加法,更要做减法。做加法,就是取人之长,学习、借鉴和吸收圣人贤者的高尚品格;做减法,就是去己之短,发现、认识、正视自己的缺点,以坚强的意志,为自己清污去垢、剪枝打杈。提升智慧,既要像蜜蜂那样采花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积累知识,增长见识;更要像蜜蜂那样酿蜜,让这些知识和见识,在身心的沉静与纯净中升华。

  生活中,我们或许遇见过这样的人:他们目光温柔,充满睿智;他们的言谈举止,谦恭儒雅。这不是老于世故的圆滑,这是悲智兼修的圆融。因为,与他们相遇,我们会有一种人性的感动,似春风,如朝阳。给刚报到的新生提行李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,就是这样的人。我上中学时,那位对学生一视同仁,习惯把拿粉笔的手捧在胸前,微笑着快步向前给学生解答问题的朱老师,就是这样的人。

  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当我们把道德与智慧的提升作为自己的终极关怀之后,我们便走上了一条没有终点的路,便没有了停顿下来的理由。学历、年龄、官职、财富,都不是休止符;读书(人文经典)、思考(宇宙人生)、做事(自利利他),才是须臾不离的行囊。那些过早地中止了精神成长的人,从某种意义上说,是一种生命的自弃。

  一生都要成长——当我年过半百的时候,耳边常常响起这一句话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9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