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生活乐园

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故乡的胡同  

2016-12-10 15:56:08|  分类: 文学天地*散文部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  ◎冯天军
  故乡的胡同是童年里玩耍的摇篮,是记忆里最深远的符号,是情愫里最深刻的眷恋。
  窄窄仄仄,弯弯曲曲,斑驳的墙壁,坑洼不平的泥土地面,麦草的房顶,土搭的墙头,简陋的柴门,仿佛是一幅没有着色的古代油画,记载着故乡人的四季变化。
  故乡的胡同是一个喇叭,把孩子们的笑声传送出去,响彻田野;它是一个日历牌,把故乡人的所有的农事镌刻在上面,等待发酵;它是一个储蓄罐,储存起村人的情感,代代传递。
  胡同是童年里玩耍的摇篮。不上学的日子里,我们在胡同里待得时间最长。在胡同打溜溜球、跳方格、跳绳、打宝,在黄昏里我们采摘槐树叶子,找那些墙壁的缝隙玩迷藏,那些张着嘴巴的墙壁缝隙仿佛成了我们最热衷的地方,为了不让同伴找到,我们多么希望那些墙壁缝隙在让我们把槐树叶子塞进的同时,合上它的嘴巴,三缄其口,让同伴束手无策。那是游戏里最兴奋的张扬,童年里最恣意的欢畅。一直玩到母亲喊着乳名叫我们回家吃饭,我们的玩性还意犹未尽。
  雨后的胡同,泥泞不堪,我们穿着开了口的布鞋走在胡同里,寻找伙伴们下军旗、打扑克、看小人书,借人家的过门石玩泥巴,满足了童年里玩具的贫乏带来的无聊。鞋子湿了,衣服上沾满了泥巴,虽然惹来了父母的训责,可是一有时间我们照样乐此不疲!
  夏日里的胡同充满了温馨和怡情。妇女们趁着雨天在搓麻线、纳鞋底,嘴里还谈论着农事、八卦、孩长娘短的事情,那爽朗的笑声飞出胡同,惹得那些小鸟也扑棱棱地欢呼。晚饭后的大老爷们儿们,聚到胡同的尽头,拿把蒲扇摇出清凉里的童谣,吸口旱烟吐出一串串的三国、水浒故事。我躺在狗皮上,一边听着那些闻所未闻的故事,一边数着天上的星星,把童年的梦想放飞。
  秋日里的胡同成为庄稼收成的道场,胡同里熙熙攘攘,一派繁忙。眨眼间,豆棵堆满了庭院,玉米挂满了屋檐,吊瓜、扁豆也不甘寂寞,恣意地探出了脑袋一睹农忙的欢快,家家户户的鸡狗鹅鸭也出来捧场,为秋天的收获鼓掌欢呼。
  冬日的胡同静谧而安详,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那样淡定与从容,少了一分浮躁,多了一分沉稳。孩子们也仿佛雪藏了起来,胡同里少了一份热闹,多了一份清净。雪后的胡同,人抢着静悄悄地扫雪,怕惊动了别人,一直扫下去,扫到胡同的尽头,从没有各扫门前雪的时候,那是最朴素的农民意识,这种意识维护着故乡的民风,一直的延续下来,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人走出胡同,走进都市的繁华和文明。
  年味渐浓,胡同成了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舞台。放鞭炮、燃烟花,给孤寡的吴大妈送年糕,给张大爷贴门联,给当兵的家属送去过年的慰问信……我们乐此不疲,奔走相告。胡同见证了儿童过年的幸福和欢快。
  如今,当年的胡同早已消失,可是,童年里胡同带来的欢乐,带来的淳朴的民风成为我生命里的珍藏,成为一个经历者不离不弃的思念和年轮的注脚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