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生活乐园

桃李岁岁花开花落 博海泛舟梦梦成真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瓦 罐  

2015-01-30 11:13:52|  分类: 文学天地*散文部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◎路来森



  陶制品,我们一般不说“陶”,而是称之为“瓦”。例如,房顶上覆盖的“瓦”,本就是一种“陶片”,但我们不叫陶片,叫“瓦片”。再如陶罐,我们亦是不叫“陶罐”,而是习惯于叫“瓦罐”。其实,瓦罐,就是一种陶器。

  瓦罐,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,大多被精致的瓷器所代替;但过去,是常见的,特别是在乡村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几个瓦罐的。

  瓦罐,最初的作用是什么?大约就是用来盛水的,乡谚:“瓦罐不离井沿破。”表达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。但后来,发生了改变,很少用作盛水,而是多用作贮存。

  我小的时候,居住乡村,见村人常以瓦罐贮存豇豆、红小豆、芝麻、花生,还有水果等,因为这些东西,在那个年代,尚属稀罕之物。

  我的祖母在世时,她有两个瓦罐:一个瓦罐用作盛红糖,一个瓦罐则用来盛水果。祖母喝粥,也喜欢加点红糖,一碗粥盛好了,她就舀一勺红糖,加进粥碗里,喝一口,糯糯的,甜甜的。那时,我随祖母住,每次感冒,祖母就会为我烧姜汤,姜汤里亦是必加红糖的,热热地喝下,蒙被大睡一觉,出一阵汗,醒来,感冒就好了。有时,祖母不在家,我也会偷食祖母的红糖。至今思之,尤觉情趣依依。彼时,水果尤为极缺,但祖母年事已高,常有亲戚来看她,所以,祖母的瓦罐中,就得以常存一些水果。常常是,晚饭后,我,人躺进被窝了,祖母就忽然从瓦罐中拿出一个苹果,或者几个山楂,放到我的枕头,欢喜地喊着我的乳名,说:“看,这是什么?”她,脸上的皱纹,荡起层层喜悦的波浪。

  乡间的瓦罐,大多比较拙朴;色彩,多为灰黑色,或者酱红色,灰黑色的居多;瓦罐上,亦刻有简单的条纹,纵纵横横,疏疏几笔,清简的不得了。

  我喜欢那种灰黑色的瓦罐,那种颜色,深厚、古朴,仿佛历史幽深处,远天的那一抹云色;那种简单的条纹,则朴陋得让人想到乡人清贫的生活,贫则贫尔,却是条理分明。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我读高中,那时候,流行过一阵“四鼻子瓦罐”。

  “四鼻子”,是指瓦罐上有四个“鼻孔”,两条细绳穿孔而过,两两交叉,用手提起,极其稳当。瓦罐不大,为酱红色。学生用它来盛装佐餐的菜蔬。其实,“菜”极少,盛的多为咸菜。在家中,将咸菜条炒熟,装进瓦罐中带回学校。瓦罐保质好,一瓦罐咸菜,能吃一个星期。

  每至周一,学生返校,几乎人人手中都提一个瓦罐,浩浩荡荡,成一道特别的风景。有时,家长为学生送饭,站在学校门口等待,也每每提一个瓦罐;那个瓦罐里,装满了家长的一颗拳拳爱子之心。

  所以,称那个年代学子的高中生活,为“瓦罐里的高中”,亦是极为恰当的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